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来源:安徽日报 时间:2020-08-17 浏览量:2812

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今年安徽梅雨期长达60天,创历史纪录。
    入梅以来,安徽是全国强降雨中心。全省平均降水量856毫米,是常年同期的2.1倍,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多。
    梅雨期之长、暴雨日之多、累计雨量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梅雨强度之强,均为历史第一!
    安徽境内长江、淮河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巢湖遭遇150年未遇的历史高水位,长江、淮河、巢湖多条支流超历史最高水位……洪水南北夹击,江河频频告急!
    雨情急,汛情猛,险情多,灾情重。全省16个市95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截至813日统计,受灾人口1046.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32.9万人。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徽防汛救灾工作。在安徽防汛的关键时刻,正在外地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安徽防汛救灾工作,明确要求“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对安徽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视关心、对安徽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为我们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注入了强大力量!
    闻令而动 坚决扛起政治责任
    6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防汛救灾工作的根本遵循,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立即投入实战状态,打响了气壮山河的防汛救灾硬仗!
    面对“南北夹击、三线作战”的严峻形势,安徽省防指决定,7615时,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不到一天,7712时,提升至Ⅱ级;71818时,提升至Ⅰ级!726日,省防指又宣布,长江、淮河、巢湖流域相关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
    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从长江流域到新安江流域,从淮河流域到巢湖流域,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2037天深入第一线,率先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督查指导。
    77日,黄山市歙县遭遇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县城多处洪水上路、道路受阻,高考无法正常进行。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临时改变调研行程,即刻冒雨赶往歙县,蹚积水、查灾情、商对策,研究提出申请延期高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启动新安江开闸泄洪、连夜搭设浮桥等“四步走”应对方案,取得了防汛安全、高考安全、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效果。
    王家坝开闸分洪、环巢湖破圩蓄水、戴家湖涵闸应急抢险……一个个现场调度,一次次研判会商,一轮轮实地督查,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扛责在肩、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为全省各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721日上午,颍上县半岗镇孔台村。村民孙传金一见到省委书记李锦斌,就高兴地说,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你,哪里雨大水大,你就去哪里,哪里群众有困难,哪里就有你。李锦斌说,谢谢您老勉励,这是我们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
    抓防汛救灾,“责任制”就是“军令状”!省级负责同志带队包保16个省辖市,从630日起先后4轮赴一线检查指导。各级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勇于担当、敢打头阵,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全省上下建立领导干部、抢险救援兵力、专业技术力量、施工队伍“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统筹长江、淮河、巢湖“三线作战”,推深做实预案、队伍、物资、蓄滞洪区运用“四个准备”,抓实抓细预报、转移、调度、查防、处突“五个到位”,坚决确保“三线”安澜、安全度汛。
    科学调度 关键时刻精准施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重要堤防、重要设施防护,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加强巡堤查险,发现险情及时抢护,确保重要基础设施安全。
720日零时许,淮河王家坝水文站负责人时学光异常忙碌,他紧盯着水情曲线图焦急地说:“这水涨得太快了!”
    当时,王家坝闸上水位已达29.31米的保证水位,并以约每小时6厘米速度快速上涨。
淮河是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淮河安徽段最大的特点就是上游来水急而快,中游泄洪不畅,下游洪水出路不足。
    这一次,涨水之急、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719日晚11时,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专门赴省水旱灾害防御调度中心,与有关部门和地方紧急会商;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连夜部署蒙洼蓄洪区运用准备工作。
连夜调度、紧急研判、上传下达、转移百姓,从国家防总,到省、市、县、镇、村……那一晚,多少人彻夜未眠。
    720830分许,接国家防总命令,“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开闸。浑黄的淮河水裹挟着狮吼,旋即冲向蒙洼蓄洪区。
    开闸时,王家坝的水位是29.75米,距离王家坝闸门顶层高度29.76米,只差1厘米。
开闸3个小时后,王家坝闸上水位下降了14厘米左右;当天1648分,“淮河2020年第1号洪水”以每秒3080立方米的速度,顺利通过王家坝。
    这次王家坝闸门开启总时长76小时28分,蒙洼蓄洪区蓄洪量达3.75亿立方米。
720日以来,我省淮河流域先后启用蒙洼、姜唐湖、南润段、邱家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董峰湖、荆山湖等8个行蓄洪区,为缓解淮河干流洪水压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面对严峻的汛情,我省通过“拦、蓄、泄、分、排”等措施和行蓄洪区、水库群的科学调度运用,疏堵结合、高效“调水”,大大减轻了重点流域的防洪压力。
淮河水位在下降,巢湖汛情又骤然紧张!
    降雨量破历史极值!梅雨期巢湖流域平均降水量为常年同期近3倍,为历史同期第一。
    蓄水量破历史极值!巢湖蓄水量达59.26亿立方米,相当于常年蓄水量近3倍。
    水位破历史极值!巢湖忠庙站最高水位达13.43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63米。
    环湖而立的合肥,面临“悬湖”的威胁!
    历史抛出前所未见的极限考题,需要争分夺秒地作出解答。
    这道题,不能慢,更不能错。
    上拦、下排、边分、固堤!省市主动应对,采取非常之举,打出4套“组合拳”。从“全防全守”到“保大弃小”“保主保重”再到“严防死守”,分阶段及时调整战略部署,力求把巢湖水位降到安全线以下。
    7271345分,合肥市庐江县的裴岗联圩打开了一条120米宽的泄洪通道,湍急的河水涌入圩区,迅速淹没了田地。
    这是短短10日之内,合肥市为蓄泄巢湖洪水启用的第9个万亩以上圩区。
    今年汛期,合肥市主动启用蓄水圩区,共蓄洪18.4亿立方米,相当于1个常年巢湖的水量。
    经过20多天奋战,巢湖忠庙水位终于从13.43米降到812日的12.18米,低于保证水位0.32米,这标志着巢湖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顾全大局 甘愿舍小家保大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人类与自然灾害搏斗的史册中,总是涌动着可歌可泣的大爱情怀。
    阜南县王家坝,便是一个多次见证这种大爱情怀的地方。
    当王家坝超保证水位时,便面临着是否开闸分洪的艰难选择:
    分洪,意味着蒙洼蓄洪区成为一片汪洋,群众遭受财产损失;
    不分洪,淮河上中下游都将面临洪水威胁。
    在洪水面前,蒙洼人民总是选择舍小家保大家、舍局部顾全局。自1954年至2007年,王家坝闸曾累计12个年份15次开闸蓄洪,蓄洪总量达75亿立方米,为保上下游安全度汛发挥了重要作用。
    719日晚,王家坝开闸前夜。这一夜不平静,又是那么平静。
   “咱不蓄洪,上下游的大城市、大工厂怎么办?来年再好好干,我相信党和政府!”种养大户任超没敢回头,一个箭步跨上三轮车,丢下的是他包下的540余亩水塘和辛辛苦苦养肥的黑鱼。
    2017人,在7个小时内全部安全转移完毕。
    为保淮河安澜,蒙洼人民又一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王家坝精神。“说句心里话,谁都不希望蓄洪。”王家坝镇和谐村村民张国本说,“不过,守在千里淮河第一闸这样的位置,舍小家保大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上下游的安全,这苦咱吃得值。”
    眼睁睁看着美丽的家园被淹,眼睁睁看着长势喜人的庄稼没入水中,父老乡亲们没有二话。没有一个人问“为什么要撤”,更没有一个人说“我不撤”。
    主流媒体和广大网民纷纷点赞:“牺牲小我,保卫大我,上保河南,下护江苏,这一次,我们欠安徽百姓一句:谢谢!”
   《安徽人,悄悄扛下了所有》《安徽,谢谢你!!!》等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引得无数人泪目。
    坚持全国一盘棋,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保大家。在洪水中闪耀的王家坝精神,正是安徽人民大局意识和牺牲奉献精神的充分体现。
    从淮河两岸到巢湖之滨,与王家坝同样的故事数不胜数。灾难面前,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江河安澜,是因为有人替我们抚平了波涛。
    应急抢险 军民协力共克洪魔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迎战大洪水,就怕有险未尽早查出、未及时处置,小险变大险,小灾酿大灾。
    只有发现不了的问题,没有处置不了的险情。入汛以来,江淮大地上,千万军民勠力同心查险排险,全力以赴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
    不放过一处风险,不遗漏一处隐患。省防指部署各地上足人员、规范方式、加密频次巡堤查险,并派出工作组、暗访组巡回明查暗访。各地日参加抗洪抢险人数31.4万人。省水利厅组建50余个防汛抢险技术专家组,巡回提供抢险技术支撑。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人民子弟兵响应习主席号令,第一时间紧急驰援,第一时间应急抢险,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主力军、突击队作用,书写下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动人篇章。全省累计到位兵力4.1万人。
    723日上午,一段“抗洪战士被洪水卷走”的短视频刷爆网络,令无数人为之揪心。视频中的抗洪战士是陆军第72集团军某部排长冒小驰。20分钟后,冒小驰被救出时,已陷入昏迷。经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头顶烈日,身挡激浪,日斗洪魔,夜卧长堤。在抗洪抢险一线,处处都有像冒小驰一样的人民子弟兵在战斗。
    在巢湖防汛最吃紧、最关键、最危险时期,东部战区安徽方向指挥组紧急抽调多支部队沿环巢湖一线部署。上万名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在巢湖一线抢险救灾,全力确保巢湖安全度汛。
    723日,裕溪河中粮码头附近,740米堤防险段出现20多处险情。暴雨随时来袭,如不及时处置,存在溃堤风险。
    第72集团军某部急行军10小时抵达现场,片刻未歇便投入抢险。连续奋战一整天,成功守护了大堤安全。
    726日上午,颍上县姜唐湖行蓄洪区戴家湖涵闸出现破损,蓄洪区内的淮河水汹涌外溢,周边7个行政村受到威胁。险情发生后,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先后抵达现场指挥,研究提出4套处置方案。东部战区迅速投入应急抢险力量。
    当天下午,第71集团军某“钢铁劲旅”首先投入战斗,1000名官兵开始封堵闸口。随着作业量增加,在淮南、滁州抗洪的第71集团军“铁骨硬旅”850名官兵又星夜驰援。
军民同心协力、披风沥雨,连续多日艰苦奋战,终于排除险情。
    转移安置 带给群众家的温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全力抢险救援,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19日,巢湖周边的十八联圩即将启用分洪。在挖土机的轰鸣声中,肥东县长临河镇罗洪社区党委书记梅斌召开了“史上最短”的社区干部大会,5分钟碰头分派完工作,12名干部立即分头赶往现场,带领群众撤离。
    “快点,再快点!”社区干部一边跳上车往村里赶,一边不停打电话联系车辆和人员。当干部赶到现场时,3辆大巴车、5辆面包车、4抬担架以及公安、消防等各方力量也陆续到达。
    “没想到社区干部行动这么快,考虑这么细。”罗洪社区居民王成刚说,家里老母亲瘫痪在床,多亏社区准备了担架,七八个志愿者帮忙把老人抬到安置点。
    以最快速度转移安置群众。各地坚持应转尽转、能转快转,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省没有发生一起因转移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的群众伤亡事件。
    受蓄洪圩区启用影响,合肥市短时间内超过10万人需要转移安置,这10万多人怎么有序接走?住在哪里?如何保障基本生活?都要周密安排。
    726日上午,合肥市启用蒋口河联圩分洪。肥西县三河镇木兰村等5村居民300余人转移至合肥168中学临时安置点。
    “一住进来,医务人员就来帮我们测量体温,有志愿者来登记我们的困难和需要,还有心理医生过来。”转移群众王中秀的大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小的才6个月。
    安顿下来后,志愿者给她送来了生活用品,还采购了专门的婴儿洗澡盆,对需要的奶粉品牌等食品也登记下来,并进行代购。
    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住、有病能及时治疗、有卫生防疫,是每个集中安置点的基本条件。“吃得好、住得好、心情好。这里就像我们的家。”肥西三河镇滨峰村村民夏云翠激动地说。
    “开饭啦!”727日晚5点半,在肥西师范学校安置点,志愿者推着装盒饭的小推车走进宿舍楼,一户户送餐。该安置点负责人介绍,伙食安排费了不少心思。比如,一开始早饭安排牛奶,但不少老人吃不惯,改成了稀饭与榨菜;因为安置点老人较多,他们牙口不好,米饭煮得又软又烂。
    安置点里的孩子还可以上文化课和兴趣班。肥西师范学校常务副校长朱贵铮表示,学校将安置点58名孩子按照年级分为“高年级”和“低年级”两个班,高年级开设语数外课,低年级开设书法、音乐类艺术课等。一时间,安置点里书声朗朗。
    大灾面前有大爱。我省各地先后派出1740个工作组深入一线,协助做好群众安置转移、查灾核灾等工作,共调拨折叠床、空调被、毛巾被等各类救灾物资33万件,有力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灾区社会安定。
    党旗高扬 发挥强大政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强大政治优势,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
关键时刻能不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不能豁得出来,是检验一名党员初心使命的试金石。
    安徽省委第一时间向全省16.38万个基层党组织、361万多名党员发出号召,动员大家行动起来、冲锋在前,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组织有召唤,我要往前站!”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党员高桂亭今年83岁,主动请缨参加巡堤查险。他说,作为一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没有小伙子们体力好,但是胜在有经验,必须冲锋在前!
    65日下午,看着窗外大雨瓢泼,宣城市宁国市港口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甘磊心急如焚。他开上自己的二手桑塔纳轿车,一头冲进了雨幕中。
港口镇境内水系纵横,每到汛期,大大小小的隐患点有20余处。甘磊把各个隐患点都深深地刻在头脑里。港口镇水利站站长李家保说,甘磊“从来都是第一时间冲到防汛救灾最前线”。
    616日上午,甘磊因积劳成疾突发疾病,不幸倒在值班岗位上。
向着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出发,向着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出发!722日,接到救援指令后,合肥市庐江县消防大队教导员陈陆和战友们携带救生装备,驾驶4艘橡皮艇火速赶往现场。
    在成功救出2名被困群众后,得知还有1名残疾群众被困,陈陆再次打头阵,登艇出发。
    在湍急的洪水中,橡皮艇猛然侧翻,3名指战员侥幸脱险,但陈陆和一名村干部,不幸被洪水卷走。
    奋战96小时,出警411次,辗转5个乡镇,行程600余公里,解救和疏散群众2665人。陈陆的生命定格在36岁。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向险而行,在洪水中筑起一道道冲不垮的“红色堤坝”。
    在洪水中浸泡近20个小时,一双脚会变成什么样子?一位战友拍下陈寿春的“抗洪大脚”,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让网友大呼“心疼”。
   “其实当时无论拍谁的脚,基本也都是照片中的那个样子,有的兄弟的脚比我的还夸张。”池州市东至县人武部民兵教练员、党员陈寿春说。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关键时候党员干部带头顶上去,群众不分老少跟着上,这是水阳江边防汛的传统。”72岁的宣城市宣州区新建村村民王长国这样说。
    安徽工业大学学生石浙安第一次报名参加巡堤查险。这个从小长在江边的大男孩对洪水并不陌生:“听父母说,22年前,洪水从这里漫上来,无数叔叔阿姨们保护了我们家,现在轮到我来保护他们了。”一批批志愿者走上防汛救灾一线,成为风雨中的最美逆行者。
    堤外,是汹涌洪水;堤内,是万家灯火。长江干堤上,每一公里就有一个防汛棚,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责任段,全天候、全覆盖、全时段巡堤查险。从40后”到“00后”都扛起责任,从白发老专家到青年志愿者,人人齐上阵、个个勇争先,共同筑起抵御洪水的“铜墙铁壁”。
    恢复重建 誓将损失降到最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谋划灾后恢复重建,及时下拨救灾资金,调运救灾物资,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及时抢修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组织带领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8月的皖北大地,异常炙热。沿着阜南县王家坝镇保庄圩放眼望去,一片片农田里,洪水已然退去,农民们正顶着烈日辛勤劳作。
    王家坝镇李郢村村民郎可红老两口,一大早就忙着插葱苗。“政府每亩地发40捆葱苗,全部插完得两天。这么热的天,再不种叶子就烂了。”
郎可红说:“俺们边上那对70多岁老夫妻,连夜带着矿灯在干。抢种补种,就得拼时间!”
    洪灾中,种植大户的损失比普通农户严重。水退以后,他们生产自救、抢种补种抓得更紧。
    寿县三觉镇种植大户王安文在洪灾中受到不小的损失。“镇政府帮我们联系了育秧工厂后,我们抓紧调来了双季晚稻来补种,通过机插秧和直播等方式,力求将损失减到最低。”王安文指着插满新苗的田块说。
    “你看,我们728号补种的,才过10来天,现在长得多快多好!”王安文说,“它们就是我的希望啊。”
    目前,全省已组织专家制定多个技术方案,发动1.3万多名农技人员,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对尚能恢复生长的农作物,采取清沟排水,增施速效肥,及时防病治虫等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对因灾绝收田块,退水一块、补种一块。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到8月初,全省已落实补改种面积262.4万亩,占绝收面积的45.2%
    受灾贫困户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重点关注的目标,各地对此次洪灾中受损的贫困户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坚决防范因灾致贫返贫。
   “本来以为今年算是完了,没想到保险公司赔付了5万元,大大减少了损失,让我再生产有了保障。”说起为自己解了燃眉之急的“深贫保”,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翁墩村贫困户胡世东竖起了大拇指。
    在“深贫保”真金白银的支持下,一些受灾贫困户获得了理赔,减少了损失,提振了信心。
   “有党和政府的扶持,洪水退后,咱重头再干!”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鱼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瑞平坚定地说。
    洪灾后,恢复重建是第一要务。省委、省政府及时部署灾后重建“四启动一建设”,启动水毁设施修复、农业生产恢复、一揽子救助政策、防范因灾致贫返贫,谋划建设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
    犁地机轰鸣着,养殖户忙碌着,路上车来车往,集市热热闹闹……勤劳坚强的安徽人民,正全力做好抢种补种、生产自救,把损失抢回来,把希望种下去。大灾后的江淮大地上,焕发着勃勃生机。
    88日,安徽省防指解除长江、淮河、巢湖流域相关地区紧急防汛期,将防汛I级应急响应调整至II级。
    安徽防汛救灾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没有发生重大人员伤亡、重要堤防和基础设施没有损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没有受到影响。
    一手抓抗疫防汛,一手抓经济发展。上半年,我省GDP17551亿元、居全国第9位,增长0.7%,其中二季度GDP增长7.3%、居全国第2位。夏粮总产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3位,实现“十七连丰”。
    气吞山河搏激流,壮志凌云写春秋。
    当前,安徽防汛救灾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大力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众志成城、顽强奋斗,必将夺取防汛救灾的全面胜利,必将圆满完成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执笔:吴林红 王弘毅 汪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