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人机掠过安徽建工集团的数字化施工现场,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正在上演:混凝土地面整平机器人沿着激光基准线精准作业,抹光机械臂的旋转轨迹如同跳着华尔兹,喷涂机器人将涂料化作均匀的雾幕,检测机器人用红外扫描为建筑质量把关。安徽建工集团的发展征程,是一部用钢筋铁骨书写的时代史诗,更是一场改革创新的价值接力。“诚信共赢、卓越创新、忠诚担当、敬业清正”的核心价值观,如同建筑的承重墙,支撑起企业的发展大厦,也浇筑着每一位建工人的精神脊梁。
诚信为基,浇筑合作共赢的承重墙
12月的南宁细雨绵绵,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南方公司的办公桌上,一封表扬信正静静诉说着安徽路桥的担当。这封表扬信的背后,藏着一个关于攻坚克难、信守承诺的动人故事。
在广西大浦高速路面项目上,安徽路桥公司团队刚进场就遭遇“拦路虎”:移交工作面七零八落,交叉施工如同乱麻,雨季更让施工举步维艰。甲方的工期要求如悬在头顶的利剑,稍有延误,不仅影响整条高速通车,更辜负了合作方的信任。
“哪怕日夜连轴转,也要说到做到!”项目负责人拍板后,专业管理团队迅速搭建,科学倒排工期表。面对零散工作面,他们见缝插针施工。技术员小李连续48小时盯守现场调整参数,施工队长老张带着工人在交叉作业区“抢时间”。11月27日凌晨,当最后一车沥青摊铺完毕,项目团队提前完成节点任务。比同一标段其他分部更快,比约定工期更早。这份用汗水浇筑的诚信,不仅换来合作方的高度认可,更擦亮了安徽建工“说到必做到”的金字招牌。
盛夏的六安,骄阳似火,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扩建项目现场一片繁忙。作为全省首个评定分离项目,20.6万㎡的建筑体量备受瞩目,而钢材供应却成了棘手难题——校方坚持单一品牌钢材,可该品牌产能不足,眼看施工进度就要停滞。建工商贸物流公司团队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使命!”项目负责人当即立下承诺。他们连夜制定一对一供应方案,一方面与单一品牌钢厂深度沟通,协调优先排产;另一方面,针对部分非核心部位,引入其他优质品牌钢材,并提供详细的质检报告与替代方案,打消校方顾虑。同时,优化物流运输路线,确保钢材随到随卸。
当六安一中的感谢信寄来时,校长感慨道:“建工商贸物流公司用行动诠释了‘想客户所想’,和这样诚信的企业合作,我们放心!”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供应战,不仅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更让安徽建工集团与客户携手迈向共赢新篇。
创新作梁,跨越传统思维的高架桥
安徽建工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号召,创新提出“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理念,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合肥高新区的智能工厂里,工程师小王正调试着最新下线的钢结构模块。“这些建筑零件很快就能变成一栋房子”,他骄傲地说。安徽建工集团用“造汽车”的方式革新建筑:5万套的年产能、32个螺丝的拼装工艺、60%的工期压缩,让装配式住宅像搭积木般简单。
工地上,BIM工程师小李通过平板电脑指挥着激光定位系统:“每块墙板都有身份证,对号入座就行。”光伏屋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双层保温墙体让建筑有了“呼吸”功能。中科大的教授们常来实验室交流:“他们的参数化设计系统,能让客户像定制手机一样设计房子。”这背后是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力量——毫米级精度的构件、全流程数字追溯、AI预警系统,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建造”的标准。
深夜11点,皖建云商平台的技术总监王工仍在办公室盯着大屏幕——今日GMV突破9000万的数字格外醒目。这个安徽省首个建筑业全信创B2B2C平台,正在用数字重构传统建材交易。平台汇聚了4.3万家供应商,3400类建材产品像超市货架般整齐排列。采购经理小李刚用新上线的竞价3.0系统完成招标:“以前要跑三周的手续,现在缩减了约10天。”从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项目,到雄安新区的基建项目,2400个工程正通过这个“建筑业淘宝”高效运转。
忠诚为柱,撑起责任担当的广厦顶
2022年3月的江淮大地,春寒料峭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当疫情防控的号角响起,安徽建工集团旗下各单位的灯光陆续刺破夜空——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特殊“会战”,也是“忠诚担当”四个字最鲜活的注脚。
3月25日,安徽三建调集60多名管理人员和近700名工人,经过连续96个小时的日夜奋战,圆满完成合肥方舱医院滨湖会展中心主体建设任务;3月22日,安徽水利在28天内建成郎溪经济开发区512套隔离房及其配套用房,紧急承担蚌埠市奥体中心方舱医院应急改造工程建设,并提前完工;4月5日,路桥集团接到援建六安金安区临时隔离点建设任务后,历经半个月的奋战,于4月20日,顺利完成10000平方米、1000张临时隔离床位交付;3月20日,安建投资铜陵PPP项目组建党员攻坚先锋队,奋战110小时,圆满完成隔离点建设任务。
从合肥到郎溪,从六安到铜陵,安徽建工集团的建设者们用汗水丈量责任,以实干践行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是爱人,却在接到任务的那一刻,化身为不知疲倦的战士。这,就是安徽建工的忠诚担当——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凌晨三点的施工现场,是暴雨中挺立的背影,是用生命至上的信念浇筑而成的“防疫长城”。
敬业当瓦,铺就清正廉洁的基石路
特种作业人员张桂桂一分钟可以精准焊接15次,BIM研发人员赵爱玲一天可以完成2000米特大桥模型构建,桥梁工程师付光明一个月可以完成桥面铺装6000平方米……这些闪耀的数字背后,是安徽建工人用时光淬炼的匠心刻度,更是“敬业清正”核心价值观在一线的具象投射。他们以毫米为尺、以分秒为秤,在平凡岗位上雕刻出不平凡的职业信仰。
在安徽建工集团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项目物资需求的“解码人”,是供应商与公司之间的“桥梁”,更是物资质量的“守护者。
这些在物资线上奔忙的建工人,只要项目不停,他们永远在线,他们时刻用放大镜般的严苛对待每一项数据,用磐石般的坚定守护每一批材料。当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朝阳,当桥梁隧道的钢筋骨架托起车流,没有人会看见他们在幕后的奔波——但每一块合格的砖石、每一根达标的钢筋,都刻着他们的指纹。他们是行走的物资“活数据库”,是供应链上的“质量守门员”,更是用专业和担当筑起的“隐形长城”。
从大山深处的水利工程到云端耸立的摩天大厦,从国内的民生工程到海外的地标建筑,安徽建工集团的发展轨迹,勾勒出一个时代的奋斗轮廓。当智能建造与工匠精神完美融合,当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核心价值观,正化作新时代的建筑语言,都是建工人写给未来的情书;每一次攻坚克难的突破,都是对匠心最好的传承。在这条永不停歇的奋进之路上,安徽建工集团必将继续以价值观为墨,以奋斗为笔,在时代的画卷上描绘更加壮丽的篇章。
建工商贸物流
王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