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装换工服 丹心映初心——一名退役军人的核心价值观践行之路
来源: 时间:2025-09-28 浏览量:328

2016年深冬,当我摘下军衔帽徽时,军旗上的八一红星早已在心中烙下永恒印记。从橄榄绿到企业蓝,变的是制服颜色,不变的是军人的忠诚底色;从训练场到施工一线,改的是战场坐标,不改的是冲锋的姿态。入职集团七年来,我扎根项目建设一线,在新征途中续写军人的使命担当,在个人成长的轨迹上镌刻企业的价值追求。

诚信共赢:以赤子情怀架起连心之桥

军人的诚信,是“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建设者的诚信,则是“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承诺。在集团投资建设的泾青高速公路项目,安徽建工路桥四分部项目团队以品质工程建设彰显企业诚信形象。面对山区复杂地质、环保严要求的双重考验,我们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在隧道施工中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工艺,有效防范山体滑坡风险,并充分利用隧道洞渣进行碎石加工,应用于混凝土中,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目标;在拌合站、水稳站等场站安装自动喷淋设施,坚持不间断洒水降尘,配合雾炮车全天候作业,严格控制扬尘浓度,用品质和绿色彰显企业诚信底色。

当地村民起初对施工心存疑虑,担心噪音和污染影响生活。为此,项目调整作业时间,增加环保措施对砂石材料进行覆盖,并修缮村内破损道路,方便群众出行。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感慨:“过去修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你们不仅修了高速,还给我们修了‘幸福路’!”得益于千千万万名安徽建工人践行“诚信履约”的理念,让我们赢得了地方政府和业主的长期信任,助力集团2024年累计中标、参与高速公路投资共15条。

在阜南S105建设期间,我们经常前往曹集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为孤寡老人清洁卫生、修剪指甲、赠送米面粮油,老人们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就像亲儿女一样贴心。”在合宁高速滁河大桥项目,面对百年不遇汛情,项目团队连续奋战8小时,共装填运送沙袋5000余个,为滁河固堤护坝,有力保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徐淮阜高速淮北段项目,面对新冠疫情大面积爆发,驻地全面封控,我们紧急调配口罩、消毒液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捐赠给周边村庄,帮助驻地群众渡过难关。这些公益行动,既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更是以诚信之心搭建企地共赢的桥梁。

卓越创新:以攻坚姿态突破发展之难

军人的骨子里永远流淌着“争第一、扛红旗”的血液。在合宁高速滁河大桥项目建设中,作为项目综合办公室主任,我积极推进服务创新,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通过“四服务”不断提升,形成企业发展、职工实惠的双赢局面。以“环境服务”为职工创造优良工作生活环境,以“安全服务”把保护职工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文化服务”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以“保障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顺利推动项目部获得集团“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在泾青高速项目建设中,作为党支部副书记,我创新“党建+安全”“党建+质量”带动模式,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深度融合。面对隧道围岩破碎,施工难度大等难题,我组织支部党员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带领职工攻坚克难,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获评了集团2024年度下半年“流动红旗党组织”荣誉。

创新不仅是业务工作的突破,更是思维的转变。在处理阜南S305项目工农矛盾时,我积极探索企地“共建共享”机制,邀请村民代表参观项目部和项目建设,组织青年职工慰问困难家庭、帮助抢收庄稼,并在施工现场设置“民生通道”,保障群众生产和日常生活出行。这种“以心换心”的工作法,让原本对立的群众变成了项目的“义务宣传员”,后期征地效率提升3倍。“卓越创新”的价值观告诉我:卓越不是超越别人,而是不断超越自我;创新不是盲目求新,而是用智慧破解难题。

忠诚担当:以军人本色筑牢信仰之基

2017年刚入职时,我从综合办公室文员做起,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服从命令、雷厉风行”成为我的行动准则。阜南S305项目是连接皖北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项目前期面临着沿淮基本农田保护区征地、国有农场协调、群众阻工等多重挑战。当时综合部仅我一人,我主动挑起办公室工作与地方协调的双重担子,白天奔波于政府部门、农场指挥部和村民家中,夜晚整理内业资料,制定第二天工作计划。

最艰难的是首月征地零进展的困境。部分村民因担心青苗补偿标准,多次拒绝沟通。我连续七天蹲点入户,带着政策文件和测量图纸,用“拉家常”的方式讲解项目建成后对乡村交通、农产品运输的利好,最终用真诚敲开了群众心扉。在镇政府协调会上,我梳理出12条群众诉求,逐一对接相关部门,促成补偿方案优化。短短四天内,40余亩临时用地完成清表,便道顺利施工,为项目按期开工赢得了宝贵时间。“这一仗”让我深刻体会到,忠诚不是口号,是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的行动;担当不是蛮干,是带着对企业、对群众负责的态度攻坚克难。

2022年春节期间,合宁高速滁河大桥项目驻地突降暴雪,为保障皖苏省界交通大动脉的畅通,我组织青年突击队,顶着零下5℃的低温开展除雪作业。结冰的桥面湿滑难行,我们肩扛融雪剂、手推除冰机,连续奋战3小时,打通了1.2公里的应急通道。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牵头建立“一人一档案”健康台账,组织48次核酸检测、10余场防疫培训,实现项目全员“零感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企业就是守护每一个岗位,担当负责就是做好每一件小事”。

敬业清正:以匠心精神书写奉献之歌

军人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只有“到最好”。我的办公桌上,那本翻旧的工作笔记始终保持着工整的日期、清晰的待办事项和完成标记,这是在部队养成的习惯,对工作精益求精,对细节锱铢必较。由于工作地点不固定,人才流失是施工企业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如何留人也就成为办公室重要的工作,担任综合办公室主任后,我更加体会到“稳住人心才能稳住工地”。

于是,我在生活上为职工提供营养、卫生的餐饮服务,满足不同的口味需求;针对夜间加班情况,安排食堂做加班夜宵,让职工在寒夜里能吃上热乎的蛋炒饭;在项目部建起职工书屋、职工活动室及文化长廊,将荒芜的空地改造成文化阵地;依托公司“家文化”机制,利用节假日等时机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一位老职工说:“在这里干活,累了有地方歇,闷了有地方乐,比在家还舒心。”

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操守。在项目上,我积极践行清廉正直、公道正派的作风,并围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等法规,结合工程领域典型案例,定期组织廉洁警示教育活动,对贪污贿赂罪、受贿罪等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大家牢固树立廉洁从业观念,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当我看着自己参与建设的高速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想起初入公司时的誓言:“把军装换成工装,一样要当尖兵。” 从退役军人到项目管理者,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个人成长到企业发展,合的是初心,赢的是未来。在集团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上,我愿继续以军人的铁骨担当践行核心价值观,以党员的赤子情怀凝聚正能量,让每一个岗位都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齿轮,让每一次奋斗都成为书写时代答卷的笔墨。



建工路桥

丁自亮